股权激励如何退出
股权激励如何退出
通过行权,期权可以变成股权。那么被激励对象如何才能最终退出,将股权变成现金呢?
通常来说,除非经过公司允许,员工获得的股权是不能私下转让的(公司在授予期权的时候,通常会在授予协议里作出相应限制)。员工股权变现的途径主要有三:
一、公司回购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员工离职。通常来说,公司在员工离职的时候对员工手里所持有的股权有优先回购选择权(公司在授予期权的时候,通常会在授予协议里做出相关约定)。也就是说,只要公司支付相应的对价,就能将员工手里的股权买回来,员工是不能随意带着股权离开公司的。公司行使这个权利,往往意味着公司的前景良好,且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可以将股权收回后增强公司股权的集中度,或者后续再发给其他需要激励的核心员工。那么这样一来,员工手里的股权就变成现金了,减去当时行权所付出的现金成本,就是员工股权激励的收益。至于这部分收益到底有多少,那就和员工获取股权的成本(即行权价)及股权的回购价格相关了,(关于这个回购价格,我们会在下一期《期权的回购价如何设定》中详细阐述)。
当然,出于成本或者其他因素考虑(比如对某些员工在公司发展初期所作重大贡献的认同,能够让其离职后仍有机会享受公司今后上市的红利)公司也可以放弃这个回购的权利,员工就可以带着股权离职了。如果公司公司后续有被并购或上市,仍然可以有机会退出。
二、被投资人收购或公司整体被并购
如果公司发展状况良好,不断有后续融资进入,投资人如果十分看好公司的话,除了对公司的投资外,可能会愿意从公司买一部分创始团队的股权或者持有股权的核心员工手里购买一部分股权,购买价格通常会基于当时的融资价格,这时候员工就有机会将股权变现了。
当然公司也可能面临被某些大型公司并购或全资收购的情况,对于持有股权的公司成员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消息,手中的股权可以换成很大一部分现金。
三、公司上市IPO
这条路很艰难,但一旦走到这里,无论公司在境外或者境内上市,通过在二级市场自由交易,基本上所有在公司早期就持有股权的员工,就能在此刻实现财务自由了。如果在境内上市,A股市场的较高的平均市盈率也会带来更多的收益。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你可能要问,如果员工的期权没有行权,该如何处理呢?
只有当期权成熟,才可以获得行权的资格。成熟条件是往往会和员工的工作年限及业绩挂钩(在授予协议里会有相相应约定,后面我们会对成熟条件的的设定做详细介绍)。
如果员工离职时公司选择回购,对于成熟和未成熟部分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对于未成熟部分的期权,离职就意味着这部分期权就作废了(通常在授予协议里会有约定),因为期权的目的是对在职员工的激励,公司可以对未成熟部分无条件收回。如果期权成熟了但是未行权,公司可以用股权的回购价格扣除期权行权价格来作为期权的回购对价。
如果是被投资人收购或公司整体被并购的情况,那么需要看公司如何决定了,公司可以选择让员工未成熟的期权加速后全部成熟(或者不这么做,当然也是对员工不利的),这时候员工的收益就是投资人的购买价格减去行权价格。
如果公司上市IPO了,就不存在问题了,因为上市前公司需要将期权全部变成股权或者用其他方式处理掉(比如回购),确保上市前股权结构清晰(境内上市要求股权结构清晰,如果任然有期权未行权,那就不符合上市要求了)。
相比以上三条退出渠道,公司回购的收益相对是最低,IPO退出的收益最高,毕竟一个是公司自己掏钱,另一个是二级市场的“土豪们”掏钱。
Last updated